原本应在八、九月份成熟的葡萄,却在寒冷的11月仍挂在枝头。

近日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黄州葡萄种植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,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醒目的科研、培训楼。

在这里,科学种植技术让葡萄采摘期可以持续将近4个月,自动化水肥一体灌溉系统、互联网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设施让“绿色”葡萄不愁卖。

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个占地314亩,建有设施葡萄种植88亩、避雨棚葡萄种植212亩的科创基地,承担着黄冈市大别山地区26个百亩以上葡萄种植基地、周边23个葡萄种植专业户技术指导、科技培训、科技服务等乡村振兴任务,带动黄州及周边县区加快葡萄产业的发展。

科技特派员

带来“葡萄经”

车沿黄冈江北高速公路奔驰,一路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,到达黄州区陶店乡小汊湖村,“嘉裕葡萄”4个红色大字高悬于一座大楼顶端。这里是由黄冈市科技特派员邵国平创建,湖北省科技厅2020年批准建立的“黄州葡萄种植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”科研楼。

“刚摘的葡萄,放心吃!”邵国平乐呵呵地介绍:“我们不愁销售,葡萄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,被认定为绿色A级产品。”

黄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黄州区地处大别山脉,辖区内大多低山丘陵地形,气候温和,无霜期长,日照长,很适合种植葡萄。可多年来,黄州区以水稻、棉花等大宗农作物种植为主,只有零星的农户庭院作观赏种植葡萄,葡萄产业发展滞后。

2015年,黄州区实施人才引进工程,引来江苏葡萄种植专家邵国平,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葡萄种植。

2020年,经省科技厅批准为科创基地后,实施教授回乡“千人计划”,引进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龚林忠、副研究员艾晓艳、副研究员刘勇,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傅小鹏组成研发团队,开展葡萄产业科技研究。

“树上保鲜的方法拉长销售期,满足老百姓对葡萄鲜果的需求。”邵国平介绍,园内种植有夏黑、蓝宝石、浪漫红颜、魏可、阳光玫瑰、金香一号、醉金香、红富士等8个品种的葡萄。

从7月到11月分批分期成熟,陆续上市。获批为科创基地后,已完成两个新优品种引种试验、推广应用1个新品种,申报发明专利1项。

田间科技

创新的“桥头堡”

“葡萄种植是精细活,来不得半点马虎。一旦开花保果工作做不好,失挂1天,带来的损失将是失收1年。”邵国平尝尽种植的酸甜苦辣。

2016年6月的一个夜晚,一场强降雨让葡萄全部都烂在树上,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,“我和我老婆从凌晨2点开始冒雨挖沟渠,眼看着大雨将葡萄打落,葡萄苗被雨水盖过了顶,当时几乎崩溃瘫坐在地。”谈起那个晚上,邵国平眼角仍有些发红,但转眼他又笑了,因为“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下暴雨了”!

那次惨痛经历后,邵国平开始大规模进行大棚栽培。实施露天、避雨、大棚等3种栽培模式,摸索出绿色标准葡萄生产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,安装了自动化水肥一体灌溉系统及互联网质量安全追溯系统,实行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的生产经营。

他种的葡萄屡屡在全市乃至全省获奖,“一种适用于葡萄园的农药减施增效方法”获国家专利。

“在邵国平帮助下,我们村种的蓝宝石、夏黑、阳光玫瑰等葡萄看相好、口感佳,成为电商平台网红!”黄州市陈策楼镇盂钵桥村党支部书记吕迎红说,以前村民自己种葡萄,经常出现病害、干死等问题,现在葡萄成了村里支柱产业,让村民们富了起来。

聘请省农科院、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来黄州授课;专家、技术人员到田间、地头开展技术指导;开展以工代训,新建葡萄园技术人员到基地参加劳动;接受大学生到基地实习实训……科创基地发挥着“桥头堡”作用,带动了黄州及周边县区葡萄产业加快发展,让黄州葡萄远销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。

标签: 葡萄 科技 采摘期 产业